我国文艺界已有许多同志开始注意到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者的关系,在许多领域开始显现出某种“危机”:电影拍完了,新戏上演了,却很难有理想的上座率。

  文艺事业家、理论工作者和文艺家们也都在思考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并设想着扭转局面的良方。

  有人说,是八十年代的文艺欣赏者们的欣赏趣味发生了重大变化,欲扭转局面就必须努力去适应群众新的欣赏趣味。

  应该承认这种见解不无道理。但是,人们的欣赏趣味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里明显存在着是高雅还是低俗,是崇高还是卑下,是健康向上还是颓废变态等等区分。因此,不加分析地去适应人们的“趣味”emc易倍体育也并不是救急的良方。不是已经有一些文艺部门的同志在违心地胡乱“适应”了一阵子之后,又痛心地发现这种盲目“适应”,无异于没经验的父母用迁就的办法娇惯子女,结果是越惯越不可收拾了吗?

  还有人主张用“文艺商品化”的办法来为文艺的目前某些状况排难解困,并效仿“顾客是上帝”的提法喊出了“观众是上帝”的口号。

  这种办法也值得推敲。当今时代的艺术品虽然以商品形式参加流通,却不好与物质商品相等同。物质商品满足人们的实用功利需要;文艺作品则主要是在愉悦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性情、品质等意义上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对待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对待人们的复杂的精神生活需要是向来不能采取一概相同的态度和措施的。因为,并不是人们的所有精神需求都是正当的、于社会和人生有积极意义的。艺术就是只能给人以美,而决不能去俯就趣味庸俗低下的那些精神需求者。“观众是上帝”提法的不恰当之处也在这里显露出来了:在复杂的观众和读者群中,难免有些惯于排斥高尚情操而乐于沉湎于低下情思的人,那么,也该视他们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上帝”吗?

  重温马克思的一句早为大家所熟知的名言,或许有助于我们的思考。马克思是这样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难道不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昭示了艺术的神圣使命吗?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说,美是可以通过“观照”来激动人们的情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那种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艺术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它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以美来改善人们的精神素质,促使人的本质力量健康发展。我们也完全可以在这样的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基本含意。艺术的整个社会职能也都包含在这一基本观点之中。

  前一时期文艺界和出版界的某些个别作法就有淡忘了文艺的基本使命之嫌。一些不健康的小报主要是作为某些单位和个人“抓富”的措施而争相办起来的。一些低级庸俗的音乐会和其它不健康的演出,也主要是单纯考虑了经济收入才搞起来的。有些还没有自己频道的地方电视台强占中央电视台的频道争相播映某些所谓“热门”电视连续剧,原来主要是想借以招徕商业广告以便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节目本身可能在社会上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心理反应则很可能是没用多少心思顾及的。理论上的“文艺商品化”的提法,试图用经济规律来解释艺术生产,主观上是想靠其解除文艺界面临的某些困难局面,结果却因为忽视了人们精神需求的特殊性而在客观上起了支持某些低俗文艺现象的不良作用。应该说,办文艺事业是需要有钱的,搞文艺工作的同志也不必清高得拒绝使自己“富”起来,但必须从总体上明确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挣钱。艺术生产需要时时研究自己的服务对象即欣赏者,努力使艺术品适应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使他们精神振奋、愉悦,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却不是盯住自己服务对象的钱袋,朝思暮想要捞钱。因此,我认为:在实行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的伟大历史潮流里,国家和社会可以对文艺事业实行某种经济管理手段,却不宜象对待工业、商业、农业等那样统统“一刀切”地直接向其要求经济效益。为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国家总要量力出版一些有用但赔钱的书刊,养一点并不能挣钱的文艺团体等等。社会主义只能不可避免地承认文艺品的某些商品属性,而决不可在实质上把它完全当作商品。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与资本主义文艺的根本区别之一。

  马克思的名言还明白地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应该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机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能力就在于艺术要时时勿忘为自己“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艺术能够对欣赏者给予积极的影响。没有这一点艺术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在艺术与欣赏者交互影响的关系中,艺术对欣赏者的影响应该能够做到在总体上保持优势,一旦丧失这种优势,恐怕就要在艺术与欣赏者的关系中出现某种局部的或全局的“危机”。如果我们能够自觉排除“左”的或右的干扰,艺术是完全可以将主动权操在自己手里的。在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群众的欣赏趣味问题。艺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对群众艺术欣赏趣味的把握,但必须善于从总体趋势上鉴别和积极引导群众的审美趣味,而尽量避免迎合、迁就。

  要实行引导而不实行迎合,需要我们的艺术家们百倍地潜心于自己的事业,努力将艺术创作得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