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已经成为郭敬明的代言词,果然产业越做越大,人气也越来越旺。不过同期出档的还有他一直以来的劲敌韩寒的《后会无期》。很显然,此二人的粉丝群体是不一样的,就像高中生心目中不同风格的学霸。都优秀,只是欣赏甲的粉丝就是欣赏不了乙。欣赏不了小四电影的人脑海中都会有个定式,觉得《小时代》系列就是小鲜肉,浮华、没深度,人物对话苍白,一部三流偶像剧,这也是《小时代1》遗留下来的后遗症。虽然2和3在内容上做了调整,可是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次被《小时代1》伤到的观众断然不会再买票去捧场,没有心理预期,对片中主人公的情节发展也不关心。反到是韩寒第一次指导让人充满期待,另外又有朴树重磅复出担当主题曲演唱,这种宣传攻势远比拿鲜肉糊墙高明得多。

  不过《小时代3》同样能成功,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不同的粉丝群体,以及不同的视觉体验。对于近期似乎好片断档的市场,小四和韩寒的新片发布势必再次引发热议和票房。

  作为韩寒的粉丝,我这篇文章倒是要替郭敬明来说两句了。是的,替《小时代》说话,就是替郭敬明说话,替郭敬明说话就是替郭敬明身后的价值观说话。

  由于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学校里和学校外,我也接触了较多的艺术评论者,我发现,在艺术圈子里的人评论一个作品,和那些普通白领但是喜爱艺术评论的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包容度。

  在学院里,我觉得包容度是非常大的,拿当代戏剧的三大流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还有梅兰芳体系来说,没有什么好坏,只有“你在这个体系中是否出色”。

  但是在所谓“半路出家”的艺术爱好者当中,好恶是明显的,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哎呀,那都是什么呀,烂死了,真是烂,跟XXX没法比”。emc易倍体育而看这类人的艺术评论,最多出现的就是比喻句等修辞手法,谈的都是感觉,说的都是有多好有多坏你能思考什么,但从不说为什么好、为什么坏、为什么能思考这样。

  窃以为,这种“半瓶水咣当响”的评论是现在艺术评论界的毒瘤。电影评论也是如此。

  拿《小时代》三部曲来说,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听得最多的骂声是“三观不正”。窃以为严重了,他的三观本就不是你的三观,又何来正不正之说?更何况,又没有反人类反人性,又说什么三观不正呢?

  更多人说,《小时代》是拜金,只知道纸醉金迷,没有剧情。可是,电影的好坏,票房仍旧是重要标杆,叫好与叫座同样重要。如果你大声责骂某部电影脑残,结果全国居然有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去看了,那结论是很残酷的——只能证明大部分年轻人真的是脑残。

  但结果显然不是这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之所以有自信,之所以让人寄以希望,就是因为我们成长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我们能容纳不同的想法。甚至能够在对立人生观中找寻对方的闪光点。

  韩寒和郭敬明,代表了这一代年轻人中两种主流活法,他们都很健康,都很积极向上,都是未来的希望。

  而恰恰是喜欢强调自己价值观,非黑即白的那类人,无论看的书、电影多进步,标榜多潮流。思想上仍是爸妈那个年代的单线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