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境界,作为创作者的灵感,它也能激发一个审美者的灵感。

  当我们还在讨论西方艺术的时候,西方的艺术家也在探讨东方艺术的美丽,此外,有的西方艺术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艺术属于“东方的文艺复兴”。

  1841年,奎内特先生发表看法:“就整体而言,一种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义开始从东方的深沉中慢慢显露出来。”

  这也就是说:如果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被看作是中世纪结束的象征,那么东方的文艺复兴就是新古典主义终结的象征,西方现在的艺术和知识很大部分来自于东方。

  哥伦布之前,大西洋阻碍了人类探寻的脚步,那时候的欧洲人心中只知道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叫做东方。西方对亚洲的兴趣其实是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的,那时的希腊学者曾经写了六部关于亚洲地理的书籍,后来慢慢的传送至后代手中进行传承和继续摸索。

  公元53年,很多被安息军击败的将士被打败收编,然后带回中国。汉元帝将他们安置在中国境内,建立了“罗马城”,开始了新的征程。因此,古罗马帝国的商人很早就已经和中国来往了,那时候的孔子和道家学说也是随着相互来往,向罗马城传播。

  那时候,中国艺术传入罗马的主要形式就是中国的丝绸图案。当时的主要港口在普特欧里,此后的日子里,古罗马皇帝还专门为中国丝绸修建了专属仓库。此外,如果那时候的古代人可以去古罗马看一看,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在古罗马竟然还能看到中国的青铜器和陶器。

  古罗马晚期,中国和罗马的交流有了很长时间的中断,彼时的欧洲和中国的通道被切断,好在,“丝绸之路”依然连接着西方和东方。12世纪时期,十字军用武力重新打通了连接西方和东方的通道,成功为西方开启了东方的窗口,也为后来的文化扩展提供了准备。

  意大利的威尼斯在充当十字军准备军需时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个行为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欧洲市场,也刺激了他们对于开发中国市场的欲望,马可波罗从欧洲到达中国便是一个开始,回到欧洲后的他,撰写了欧洲第一部详细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

  据说写完后的《游记》在当时的欧洲非常受欢迎,马可波罗逝世后,他的文章还被翻译成欧洲文字,广为流传。如今的《马可波罗游记》已经有了很多版本,emc易倍体育可以说世界各地都有它的影子。对于当时闭塞的欧洲人来说,可以说是全新的知识领域。

  在意大利商人的努力下,13世纪中国丝绸纺织技术传往意大利。传入意大利的丝绸制品很快在意大利掀起了一阵中国风尚。可以说,在世界美术史中拥有崇高地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现实主义直接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于意大利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大自然的写实,对当时的神像描绘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就连早期壁画中蕴含的各种精神和哲学内涵,都是受了中国佛教绘画神秘主义的影响。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大多数都和中国的绘画艺术存在着极其相似的思想精神。

  有关13-15世纪的意大利绘画,那时的它们在中国游记的影响和东方奴隶形象的影响下,开始对东方人形象进行现实描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他们的画上出现。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包含着他们对中国人的兴趣,历史中进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数不胜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绘画主要以陶瓷绘画的形式传入欧洲。16世纪的欧洲皇室中就有很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品。到了17世纪,中国的青花瓷器开始取代银器成为正式宴会的餐具。直到18世纪,中国的艺术品仍非常的受欢迎,使得欧洲的上层阶级争相模仿。

  由于欧洲社会对中国艺术非常热衷,使得中国瓷器在欧洲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国的题材之所以会在欧洲出现,很有可能是受中国瓷器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受中国插画的影响。

  16世纪的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很是密切,甚至引起了欧洲文化人士的浓厚兴趣,其中对于法国的影响最为深远。17世纪,来自荷兰的一位友人发表了他对中国的视觉印象,向他人展现了中国不一样的姿态,即使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影响力也十分深远。

  在模仿中国建筑的风尚中,18世纪的欧洲就已经有了相关记载。“不同文化的艺术”更能给艺术家们带去新的思路,不同的艺术差异让艺术家们更加自由地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大大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西方艺术交流的重要性。

  在十七八世纪的法国,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青花瓷器的花纹,中国文化的文学艺术也给他们带去了新的色彩。在法国的宫廷上,他们还通过中国庆祝节日的方式来庆祝自己国家的特殊节日,在发现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安居乐业等思想后,更是改革了法国的王权。

  “中国文化是如此的让人震撼,凭借自身的魅力主导法国的文化和政治方向”。当时的法国权贵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除了权贵的惊叹,一位法国诗人还曾经提出“中国的瓷器引人注目,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宝贝,没有人可以无视她的美丽。”

  在观察到中国美术对法国的影响后,美国学者也纷纷投入到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去。在中国的文献中,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魅力,纷纷开始效仿中国美术,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更多的中国色彩,即使到了现在,那些作品也仍然很受人关注。

  有的法国艺术家公开承认自己正在模仿中国的艺术,更是大方的和其他艺术家讨论自己是如何模仿和为什么要模仿某部作品。经过反复地推敲琢磨,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华丽动人,这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启迪。

  在19世纪,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社会地位,法国学者看到颐和园后纷纷赞叹,更是发出“从未见到过如此宏伟美丽的建筑群”的赞叹。虽然颐和园已经被毁,但它的文化展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篇章中久久让人无法忘怀。

  在巴黎亚洲学会和伦敦亚洲学会的刺激下,美国也不甘落后,成立了纽约亚洲学会。新一轮的艺术交流开始了,很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开始收藏艺术品,参加各种展览学习。最后功成名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对中国艺术进行传承。

  19世纪的中国艺术在美国的传承手段就没有如此温和了,他们大量地掠夺毁坏,现在美国的很多博物馆展现的中国艺术品都是当时通过抢夺得来的,这样的场景让人十分痛心。虽然中国的文化给予了美国文化一定的冲击,但这样的方式让人无法接受。

  到了20世纪,很多美术学家开始注意到早期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于是开始研究东方艺术对于西方的影响,还举行了一系列东西方艺术比较的展览,用对比的方式,展现着国际艺术之间的交流,让更多的艺术家从中受益。

  中国近代的批评家认为中国古代的风景画中存在的自然风采对欧洲现代的绘画有很深的影响。早期的西方印象派全是在模仿中国画的风格,如今的中国艺术家也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让中国美术有了新的风貌和气度。

  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金属首饰,大大小小的作品中都含有中国的文化气息。它们风格简单,朴实无华,作者们将自身的细腻通过作品强烈地展现了出来,这大大说明了中国艺术的构思巧妙,对优秀文化的研究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富有魅力。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洋为中用”改变中国新风尚,“中为洋用”发展西方新方向。近代很多国家的美术学生都表明,自己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美术,给自己带去了不同凡响的新世界。

  任何交流都是双向的,每个国家之间的对话也必然是双向的。艺术对于世界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还是西方美术对中国的影响,无疑都是人类艺术的进步,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发展步骤。

  人类的文明史让世界各地的我们互相交流学习,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现代科技,又或者文化艺术,方方面面都在展现人类生活的魅力,一些现代美国艺术学家将眼光投入东方,进而转向中国,更加说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有展现民族自信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