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体育发生很多大事的 2016 年,年度字们的评选也被迫严肃机警。去年排行榜上还有娱乐化的狂欢式刷剧(binge-watching)什么的,今年被选中的就只有以下这些词了:

  《牛津词典》选了“post-truth”(后真相)作为年度词,《柯林斯词典》选了“Brexit”(英国脱欧),《剑桥词典》根据全年搜索频率选出“多疑”(paranoid),美国在线英语词典评选出的年度词汇是“仇外情绪”(xenophobia)。

  好奇心研究所今年做了 700 个调查、收集了 300 多万次表态,提出了三个备选字(词):“撕”、“冷感”和“通货膨胀”。

  有关冷感,我们从很多调查中发现了当代年轻人的变化,他们今年对追赶时髦这件事警惕异常:讨厌“蓝瘦香菇”(今年好奇心研究所参与数量最多的一次投票,是 2016 年末的“今年你最烦的流行语?”,共收获了 22473 次反馈,其中“蓝瘦香菇“是本年度最遭人烦的流行语);努力避开爆款(在“在你身上有怎样的冷感特质?”的投票中,有 898 人对爆款敬而远之);对时下流行文化保持若隐若离的半拍距离;热衷于知道而不愿意追随所谓新潮时髦;是的,他们脸上大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leave me alone、‘没听说过安利’和‘套路我你想都不要想’”。

  另外,除了钱越来越不值钱,我们还发现今年的现实赶不上词汇的升级,很多词汇都经历了通货膨胀。好奇心研究所今年做过的“这年头都容易把什么事情说大?”收到了 12673 次表态,人们最受不了的是“综艺节目上影院就敢自称大电影”“什么设备都敢自称人工智能”和“样本量单薄的大数据”;除了这些,通货膨胀的还有人们的 title,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一次“在社交网络上,你见过哪些含金量很低的 title”的调查,4570 人参与表态,得票数靠前的选项有:微博签约自媒体、超人气作家、四千年美女等——只有进行二次翻译,才能把词汇界的泡沫撇一撇:微电影和大电影都不是电影;轻小说和微小说都不能算是小说;而号称超人气作家的一般也不是作家,他们甚至都不够人气,还有点气人。

  “撕 X”这个词(不好意思啊,我们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写出来,因为真的辣眼睛。最后决定在引用部分用“撕逼”,叙述部分用“撕 X”,谢谢大家)的热度虽然已经过了 2014 年的峰值,然而整个 2016 年,各种公号和自媒体为了跟热点,无论是否擅长,都个个秉持着对待凡事“说点什么”的原则,什么都要插一脚,活活把一些天下大事——比如脱欧公投、美国大选、土耳其政变,一律解释成了家长里短的撕:《大选即撕逼,撕逼到极致》,《脱欧撕逼,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打开这样的新闻看完一套川普先生秀发如山鸡的表情包,令人感到整个世界都智商成谜。

  而为了达到吸睛的目的,“撕 X”现如今成了全面代替“吵架”、“争执”、“同台竞技”的词语,明星红毯争艳叫撕,两家公司打个专利权官司也叫撕,你去小公园走一圈和大爷一起扭会儿广场舞,登上微博也会被称为“当街尬舞,公园开撕”什么的,本来是别人家里本来转瞬即逝那点破事,都生生被说成了年度撕 X 的大戏。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时至今年前九个月,“撕 X”比台湾选的“苦”和新周刊选的“刷”的使用度还更高一些。

  现如今,你我都能感受到舆论环境是相当混乱和质量低下了,在社交网络无论评论点什么事,一律叫喷。如果要批评一些事,强行被水军了不说,还常常被定义为黑。观众就像红绿灯,屁大点事,就转粉转黑转路人。

  撕这个词语是这样来的,尽管早在《红楼梦》中袭人就曾对麝月撂下过“看我明儿撕你!”这样的狠话,但公认的赋予“撕 X”以现代涵义的源头是贴吧文化,当时活跃于各音乐排行榜主题贴吧的明星粉丝们用“撕 X”这个词以调侃女明星间的明争暗斗,或是借此表达为了捍卫自家偶像而敢于和任何敌对势力撕破脸皮的决心。而这个词从小圈子黑话进入公众语境,则要归于 14 年 7 月份《小时代 3》的上映及其前期造势。搜索指数显示,该段时间里“撕 X”迎来近年第一个搜索高峰,与“小时代 3”的搜索曲线重叠。“撕 X”这个词伴随着电影剧情中四个女主间的无限循环干仗开始被广泛接受。

  ——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表达了感官上的不适:“世界怎么这样啊,你们怎么这么说话啊”。

  而演变到今年,这个词已经被人们用来概括几乎一切意义上的不和。媒体头条和商业营销看中它的粗鄙和吸睛,将其视为一个耸动人心的极好用的噱头,借此收获更多点击量和关注度。两年过去,感觉我们文明社会脸都快丢尽了。

  比如因为师徒关系的龃龉,郭德纲和曹云金写了洋洋洒洒的文章来互相揭短。这件事之后许多人忽略了战斗双方的各怀鬼胎和鸡贼算计,而把这二位文绉绉的遣词造句的本事称赞为“史上最高逼格撕逼术”“撕逼史上骂人不带脏字的终极教科书”。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方面“文笔”这个词的 reputation 已经江河日下,另一方面,教笨蛋骂人大概可以成为下一个创业蓝海。

  再比如“冯小刚和王思聪开撕”,说到底大概是国产影片导演在其本人呕心沥血“大制作”上映前后出现的一种迫害妄想人格。

  《网曝日本男星成宫宽贵吸毒,经纪公司与媒体撕逼》的正文内容是明星本人通过事务所发表离开娱乐圈声明;

  《卡戴珊家族与 Gigi Hadid 撕逼,两大靠时尚出名的家族到底谁赢》其实是名媛家族在 2016 年登上的时尚杂志封面盘点;

  《2017 年格莱美完整提名曝光,阿呆 VS 碧神首次撕逼你站谁?》不过是碧昂斯和阿黛尔同台角逐数格莱美奖项;

  《微鲸年度最火撕逼秀,SNH48 猛料大放送》其实是为自己出品的直播节目撰写的造势广告。

  掺合了这个血腥词汇的新闻都像爸妈朋友圈标题一样泥沙俱下,身心受到了摧残和欺骗的双重打击。都是体面人,咱说话检点一点不行吗?

  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八十年代,带有人体器官的语词在社会中没有什么公开立足的地位,而如今这种描述看来显然是过于质朴,如果以下这些事,发生在 2016 年中国,可能就会变成………………

  卡尔波普曾被誉为“当代的苏格拉底”,当他在学术自传中回忆起 1946 年 10 月 25 号晚上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争论,波普将对方描述为一个手持拔火棍并威胁自己的神经病。尽管维特根斯坦和他也不怎么对付:“和苏格拉底谈话是在极大地浪费时间。”无论他们探讨是的是多么严肃的问题,手持拔火棍撕逼感觉像是一种惨无人道的中世纪酷刑。

  我们姑且把这种降格称为“郭德纲化”:当《星战》被降格为父子师徒局,英武的达斯维德玩起“我是你爸爸”的伦理梗,只差黑武士本人拿出手机发微博了:“回来吧我的儿。”

  “What’s up duck!”不是学前读物的书名,而是迈克尔乔丹喷给拉里伯德的垃圾话,借此嘲笑他的外八字。

  而拉里伯德对此回应是“Shut up,mickey!”——嘲讽乔丹的招风耳。

  垃圾话尚能表达一定的趣味性,而唐老鸭米老鼠球场撕逼的画面感就像圣诞老人根本不存在一样令人绝望。

  《两小儿辩日》展现给我们年轻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初步探索。在这则寓言中,孔子刻画为一位睿智谦逊的长者,在此,用“撕逼”以形容可能会弱化这种翩翩风度,让孔老先生看起来比较像调解无力的居委会主任。

  当说唱歌手 Tupac 在首张专辑发行 25 年之际入选摇滚名人堂,人们回忆起他在九十年代被卷入并为此而丧命的那场东西海岸对抗,总是不免遗憾。这场纷争因为两位巨星的陨落而成为说唱歌手心中壮观的场景——就像你经常能看到“东/西岸”的意象出现于各种说唱歌词中。影响之大甚至于某天津本土说唱歌手也曾在歌词中说过“自己来自东岸”,我们姑且不讨论“海河东岸算哪门子东岸”这个问题。

  就说如果要将此称为撕逼,他们一定第一个不同意。因为听起来会显得他们是在为碧昂斯而不是 Jay Z 站队。

  1684 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表了他的微积分论文。3 年后,牛顿在 1687 年出版的书的初版中对莱布尼茨的贡献表示认同,但是却说:“和我的几乎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表达的用字和符号不一样。”这几句话,导致他和莱布尼茨产生极大的矛盾。如果在今天,此次撕逼可能被报章上气不接下气地称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谁是谁非火热撕逼不能停”。

  中苏关系过了蜜月期,到 1958 年底,“不仅坚信已经找到了向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且感觉到,通过‘’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将比苏联更快地进入者的理想社会。”但苏联觉得如果赞成人民公社,就会欺骗国际工人运动,因此 1959 年 7 月《真理报》发表了赫鲁晓夫检讨苏联 1920 年代在农村建立公社的错误。这时候愤怒地发表了朋友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的孤独,虽败犹荣。”并拉黑了赫鲁晓夫。

  2016 赶紧翻篇儿吧,撕掉最后一页日历,不管 2017 怎么样,先把 2016 告别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