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创造电影,也得有人留下电影——后者就是一位名叫亨利·朗格卢瓦的影迷终其一生的事业。他不想当创作者,他自觉不够勇敢,没法承受投资人的掌控或奴役。但他依然被写进了电影的历史,因为他创办了影响新浪潮和无数影人的法国电影资料馆,因为他自三十年代以来数万部电影的库藏。他像所有的孩子那样,把亮晶晶的弹珠和奇形怪状的树叶放进自己的百宝箱里,无论那是法国电影、美国电影还是纳粹电影。

  朗格卢瓦在1936年和乔治·弗朗叙、让·米特里共同创办了法国电影资料馆。那时正值有声电影面世,许多无声电影公司趋于消亡,朗格卢瓦只是想要留住一些默片,一些世界上的许多人想要淘汰的东西。这种傲慢到了四十年代变得更加残酷: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希特勒想要销毁的不止是生命,还有胶片,其中包括约瑟夫·冯·斯登堡的《蓝天使》。但朗格卢瓦利用了当时迷恋玛琳·黛德丽的一位党卫军军官,用一部无伤大雅的马奇诺防线纪录片换来了《蓝天使》的珍贵胶片。

  许多年来,一代代观众在他的资料馆来来往往,到了五十年代末,有一代年轻人让他眼前一亮。在一部拍摄他的纪录片《亨利·朗格卢瓦:电光魅影》里,他赞许地描述着新浪潮:“在这国家,有一群人猛烈抨击着CNC(国家电影中心),那是政府管制电影的机构,实施一种维希时期留下了封建系统:一切都要有官方许可证。你在开始拍摄一部电影前,得先战胜四个怪物。年轻人会把他们的内心压力释放出来……”这是六十年前的法国。

  于是,这些叛逆的家伙们挤在朗emc易倍体育格卢瓦的影院里,戈达尔、里维特、特吕弗、夏布洛尔、阿斯特吕克……有人甚至只能坐在地上。在台上导览电影的朗格卢瓦,以他的方式成为了新浪潮的一部分。但让年轻人喜欢的人,有时可能很难讨好老顽固,比如当时戴高乐时期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1968年2月,当马尔罗展现铁腕统治,换掉朗格卢瓦的时候,没有一个热爱电影的人会同意。

  在《电影手册》收集的抗议签名里,除了我们熟悉的新浪潮导演之外还有其余的数百人,安东尼奥尼、布努埃尔、希区柯克、黑泽明、毕加索、萨特、安迪·沃霍尔……其中很多甚至都不是影人。最终,朗格卢瓦被复职,这场运动被视为五月革命的前哨。这些人想要保护的不止是朗格卢瓦,也是他保护电影的简单初衷。

  这是一种超越国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的东西,于是他在保护影像的时候,也传达着戈达尔创造影像时表达的观点:语言、文字可以传达限制或禁令,但电影不会。甚至影像在展示限制、遭受限制的时候,都可以显得像是在讽刺它。但毕竟电影,有什么可怕的呢?它只是孩子们百宝箱里的一颗颗弹珠而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