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体育11月10日至12日,8小时俄罗斯经典大戏《静静的顿河》时隔4年后重返北京,再次引起轰动。此前时长达5小时的话剧《生命册》作为“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收官之作,亦赢得不俗口碑。在上海,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涌现了不少超长演出,如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时长达16小时。

  近年来,马拉松式演出越来越多,除了国外名剧,本土佳作也是层出不穷,如时长8小时的《如梦之梦》、时长5小时的《酗酒者莫非》等,“戏剧马拉松”正在成为舞台上极具魅力的壮丽一景。这些超长演出对观众的审美力以及体力、脑力发起挑战,但无一例外都掀起话题,令观众痴迷。

  《静静的顿河》此次来京,引发观剧热潮,除了很多看过小说原著或电影的中老年人,更有不少被该剧口碑吸引,慕名而来的年轻观众。整个演出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中途退场,人们完全沉浸到这样宏大而复杂的作品中去。4年前该剧赴沪演出也是取得不俗的口碑,成为当年申城的“文化现象”之一。有观众感叹,“8个小时的时长,也装不下顿河的波澜壮阔”。

  可见,观众能不能在剧院坐得住,和戏的长短没有必然关系,关键要看内容能不能吸引观众看下去,能否提供有价值的观看体验。如今,戏剧演出市场异常繁荣,不过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戏一两个小时都让人坐不住,而这些优秀的超长戏剧让人观之不倦,心潮澎湃,往往是戏结束了,仍意犹未尽。

  几天前,8小时央华版《如梦之梦》北京站演出开票后,90分钟票房就突破500万元。这部已经演了10年的超长大戏,每次开票之日都要“拼手速”抢票,但每次都“秒光”的情况,也让很多观众扼腕叹息。这么多人愿意花费七八个小时去看一部戏剧,足见观众对有深度有艺术性的作品接受度之高。

  如今,碎片化信息和短视频充斥着网络,很多人往往对几分钟的内容都缺乏耐心,但是,那些用心打磨的好作品,无论长短都会吸引观众,尽管在碎片化时代,人们依旧渴望深度。一部好的戏剧不会在意时长和速度,更讲求能否讲得深刻,让观众不只是到剧场里面去看戏,而是能够进入戏剧,慢慢去体会人生、品味人生。

  观众是优秀戏剧存在的土壤。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戏剧表达形式上的创新,如实验性的探索、舞美设计的创新突破等,还希望获得更丰富的观演体验,期待更有内涵深度、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超长戏剧的成长。这些作品的出现,既体现出创作者们以戏剧手段传达人文精神、表达对人性和生活本质的深刻认知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如今观众对戏剧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的理解日益全面,戏剧思维、戏剧观念更加丰富。

  《生命册》总导演宫晓东曾说过:“话剧《生命册》吸引观众,是因为可以复制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欢欣,也能够擦拭我们曾经流淌过的泪水,这里有已经告别的,这里有我们正在身处的,更有即将来临的。”其实,这不仅是《生命册》的魅力,也是优秀戏剧的魅力所在。

  戏剧重要的不是长短,而是创作者如何把观众留住。创作者的能力有多少,戏剧就能走多远。只有面向更多维度,尽可能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品格,追求更有内涵的人文表达,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