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农村艺术片《隐入尘烟》高调走进大众的视野,一时成了热议的焦点。从没有多少人理会,到有很多人赞许;从放映之初的票房预测100万元,到如今的票房预测过亿元,并连续多日拿下票房、上座率日冠军,因而被称之为意外地“破圈”了。有不少观众对该片赞誉有加,甚至有评价说“是一部反映农村边缘人群的伟大作品”。这可不得了,是“一部伟大作品”。还有一件事似乎印证了这样高的评价:《隐入尘烟》获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了。

  《隐入尘烟》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呢,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是一部农村艺术片,网上说,讲的是2010年前后的事,一对生活在西北农村底层的农民夫妻,在日复一日、驴拉人种的日子里,相知相守、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这其中的一些情节确实感人。

  真不想扫一些人的兴,看这样的影片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联想到以前看过的那些农村题材的、也获得过外国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心里总是有些伤感:难受、压抑、苦闷!即使再艺术,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其中的一些场景所表现出来的苦难与无助甚至如同解放前一样。2010年前后的中国有这样的情形吗?现在又在外国放映,还要参加评奖。外国人看了会怎么想呢?他们会不会这样想:十年前的中国竟然是这样的,十年后的中国又能好到哪去呢!他们会同时想到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如此了,而是蒸蒸日上、繁华似锦了吗?要知道,在西方的一些人中,一直都是在看衰中国的,尤其是一些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的人,看过这样的影片之后,可能就更加不了解今日之中国的繁荣昌盛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2010年前后,在若大的中国,类似的情况肯定是有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情况肯定是少数的,甚至是极为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围绕极个别极贫极弱的案例说故事,会不会让那些外国人错误地把个别当一般呢。

  在苦难中叙述人间真情,这才是艺术吗?这才是深刻吗?只有描写如此个别的悲惨状才能揭示人性的光辉吗?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正在走上脱贫致富的新农村,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现实事例比比皆是,遍地都有,难道说就没有其他好的题材了吗?为什么要钻进背光的那一小片伤脑筋、找艺术呢?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会描绘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当下,突然出现《隐入尘烟》这样一部描绘极贫极弱极善极恶的境况,与新时代红红火火的面貌显得是相当的格格不入!人们禁不住地会问:这是中国吗?!

  既然有许多人叫好《隐入尘烟》,自然有其道理。有的人说很真实,有的人说很接地气,有的人说很艺术,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评说,各自有理。在此不可妄言。不过,请带小朋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小朋友,影片中的苦难与无助只是故事、只是极少数,现实生活是美好的、不断向前的。

  由此想到早些年前的农村电影作品,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等等,看过以后,有苦有乐,有悲有喜,积极向上,满满的正能量,让人爱农村、爱农村里的人。emc易倍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