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公共艺术的历史逻辑---当代艺术回归公共性的意义和价值(下文)

  本世纪互联网时代,中国跃升世界第二经济体,在文化全球化影响下,以公共议题、公众参与和共同分享为核心价值的艺术形式正悄然兴起,公众作为艺术的服务主体和消费对象,以社会学文化学建构的综合系统,将新观念新媒介探索研究走出公共空间,运用在公共艺术、大地艺术、社区艺术、流行文化、产品设计等艺术活动和生活美学,赋予公众在公共空间亲历体验和日常生活的多元感受,令艺术回归社会启迪和公共应用,体现当代文化无限可能性与开放性,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本文特指的“新公共艺术”。

  为了清晰“新公共艺术”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西方艺术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时段切入,论述特定时期文化形态的艺术和艺术活动,从艺术家个人行为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公共层面分析论证,敞若离开社会因素和服务主体讨论艺术,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则无从谈起,将其回放在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本体中疏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避免社会身份及知识背景导致价值取向的偏差:尊重基本事实、独立思考判断,作为探讨问题的态度。

  《新公共艺术的历史逻辑》从历史的艺术与艺术史辨证逻辑的思考:艺术功能与社会需求、艺术应用与服务主体、艺术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关联,正如贡布里希所指出:“如果不了解过去艺术服务的目的,就难以理解过去的艺术”。查阅近百年西方艺术进入中国的近代史,审视各时期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受众对象,弄清楚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历史上与公众关系流变的因果。为明确当代艺术服务主体,疏理出“新公共艺术”对当今中国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西方民主思想早在上世纪初传入,辛亥革命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篇。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出任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主张“美育代替宗教”,出资刘海粟到欧州考察西方美术史、赞助李叔同和曾延年到日本留学,支持徐悲鸿、吴大羽、林风眠、庞薰琹、颜文樑、潘玉良、关良等画家留学归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办西式美术学校,令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主义艺术,同时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平和半殖民地的上海租界萌芽。

  西方民主思想早在上世纪初传入,辛亥革命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篇。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出任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主张“美育代替宗教”,出资刘海粟到欧州考察西方美术史、赞助李叔同和曾延年到日本留学,支持徐悲鸿、吴大羽、林风眠、庞薰琹、颜文樑、潘玉良、关良等画家留学归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办西式美术学校,令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主义艺术,同时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平和半殖民地的上海租界萌芽。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八年抗战开始。倪贻德被任命为湖北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宣传干事,带领罗工柳、冯法祀、王式廓参与战地宣传活动。吴作人组团到抗日最前线写生,将作品办展览向后方市民传播。司徒乔为抗战筹款来马来西亚的剧团创作了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沙飞则以相机镜头记录中国军民抗日战场和侵略者的暴行在报刊发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艺术家自觉拿起手中工具作为鼓动人民反抗的武器,传入中国不久的艺术,显示出特有的社会传播功能。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大城市进步青年满怀热血奔赴延安,工农武装加入了知识份子成份;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述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成为了的文艺路线的纲领。而沦陷区的画家纷纷逃到战时中央所在地重庆躲避战火;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现代绘画展”在重庆开幕,艺术再度回潮;战后形成了泾渭分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阵营的文艺路线,内战政治立场变异了画家的身份和服务的对象。

  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来自解放区的江丰、王朝闻、彦涵等接管国立北平艺专,委任徐悲鸿为中央美院院长、明确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中国革命历史画,旗帜鲜明站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国艺术展览会》莫斯科举行,《人民美术》发表《战后苏联美术动向》将欧州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国前卫艺术划为腐朽的资产阶级艺术,清算旧年画及月份牌,美术学校开展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整风运动首先将吴大羽、林岚眠作为反面人物开除出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

  为了宣扬新生政权的革命历程,全国大举兴建各类历史博物馆,而中国革命鲜有历史图片的存照,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图像叙事,恰好填补了空白。1954年9月,苏联美术学院院长亚・盖拉西莫夫访问中国,向高等艺术院校推广《契斯恰克夫素描教学》的理论。1955年9月,苏联马克西莫夫出任中央美院顾问,并主持油画训练班教学,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推荐。12月,全国各地选派到苏联的留学生动身前往苏联,形成“文革”前,中国油画高等教育体系的“苏派”风格。

  1966年5月,史无前例“无产阶级”开始。6月,工作队进驻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蔡若虹、华君武、王朝闻被停职反省,林风眠、关良等人将多年的油画全部焚烧,更多的画家被抄家。8月,中央美院老教授、老画家被游街批斗,身心饱受摧残。浙江美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南京美院、广州美院纷纷效尤。11月,接见了中央美院:“听说你们学校资产阶级艺术流行,为什么美术学院西方现代派艺术泛滥?那是政治思想的问题。”12月,《美术》杂志勒令停刊。这段真实的历史,详细从《中国油画史》书中查阅。

  1967年10月,北京展出中央美院学生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这幅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美术典型创作”的油画,其画风成为全国美术创作的样板,该画的印刷品随订报赠送,成为中国最大印刷量的油画。11月,中央美院举办《毛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参加了学习。上海美术学校举办《红宝像学习班》培养工农兵学员学习创作毛主席肖像。此后,各大美术院校的招生均以工农兵学员为对象,形成了文革期间高大全、红光亮的绘画风格。

  1978年文革刚结束《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在北京和上海巡回展览,万人空巷,公众一下子被朴实、抒情的巴比松风格所打动,柯罗、库尔贝、米勒的乡土现实主义,令人对文革绘画风格的厌倦。陈丹青《西藏组画》首开“伤痕美术”的先河,随后司徒绵《红土》何多苓《春天已经苏醒》罗中立《父亲》被《美术》杂志登载成为热议,连环画《枫》描写在文革武斗的青春殉葬,引起社会的轰动,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价值,尝试用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进行创作,美术界对文革造历史破坏进行反思和批判,呈现出大量再现人性和人道主义主题的作品。

  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个体户、万元户、民工潮。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对僵化的中国体制带来强烈冲击,经济改革引发了思想解放。《美术》杂志每期介绍西方各时段的流派和作品,出版界翻泽大量西方哲学和批评文章,北京每月都有欧美名家的画展,令封闭的视野豁然开朗,学子们开始对教学大纲离经背道,而一些陆续回城的知青、待业青年和工人业余爱好者,常相聚在北京市郊的圆明园写生探讨艺术的方法,形成了上世纪70年代未,中国现代美术复兴前夜的燥动。

  北京市郊的圆明园,聚集了一群另类的文艺青年,当中黄锐、马德升等十几个美术爱好者萌发将作品在美术馆外围的公园办个露天展览。1979年9月值十届全国美展开幕之际,《中国美术馆》外铁栅栏挂满绘画和木雕,吸引看展的观众和外国游客好奇围观,这个名为“星星”露天画展,令这群年轻人一夜成名,在思想解放特定的时段,北京市美协批准了《星星画会》进入中国美术馆展览,这群小白闯入了艺术殿堂,令外国藏家趋之若鹜,登门购买他们的作品,曾消失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经济开始复活。

  思想是对固化观念的激活,艺术再不是政治语权的传声筒,1985年,4月史称黄山会议的《中国油画艺术研讨会》云集安徽泾县,70余位活跃在一线的油画家和批评家为中国艺术路向激烈辨论,引起刘海粟、吴作人、王朝闻、罗工柳、艾中信、吴冠中等前辈深切关注。会议为中国美术重归现代主义艺术奠定理论方向,年底,美国波普艺术家《劳申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带上文的现成品拼贴和装置令人重新认识艺术对社会意义,激发中国艺术家追赶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欲望。

  经过近五年的创作准备,1989年《北京现代艺术展--不准掉头》首次见到中国当代艺术新观念新媒体的呈现,徐冰的天书、黄永砯水洗美术史、吴山卖虾隐喻市场经济、张念孵蛋拒绝理论、肖鲁对着电话亭发出的一枪,开始了艺术家从模仿西方后现代政治波普,转向以新观念、新媒体关注社会当下的问题。随后,上海《车库艺术展》、广州《大尾象》、成都《中国实验画展》及《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巡回展》,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潮头。

  中国开放政策带动外资引进,海外画商纷纷到中国淘金,尤伦斯夫妇低价大量收购“85新潮”政治波普绘画,利用80年代末世界对中国的注目,为他们在海外办画展,资助他们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上拍炒作,调动因改革开放而发迹企业家和画商的欲望,瑞士收藏家乌里·希克,也收购为数不少新潮艺术品捐赠给M+美术馆,令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王广义等少数艺术家因“中国身份”在欧美成名,画价在一、二级市场流传有序而飚升,催生中国艺术品市场经济的发育,导致艺术家队伍从“体制内”向市场机制的分流,曾中断的现代主义艺术在此特定的时空再度兴起。

  北京和来自各地的艺术家,2001年租用酒仙桥798闲置厂房作为创作空间,几年间成为声誉中外的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成功,吸引了国际大画廊先后入驻和本土画廊的兴起,随后草场地、宋庄、上海左岸区、法租界等艺术区相继出现,国际画廊将其代理的新媒介作品在艺术空间展示,书籍画册的销售,提供艺术家对外交流的入驻,促使前十年艺术品交易的火爆,随着经济发展,而三大城市的时尚商场开始出现世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艺术进入了大众的消费市场。

  不到30年中国当代艺术实验影像、观念装置、行为艺术等新观念新媒体作品,不时出现在世界艺术潮头的双年展及文献展,中国艺术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艺术节,到了本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从社会政治制度的禁锢中分离出来,从对社会的批判到人性的启迪,艺术家以自身文化根性探讨人类的共同价值、关注社会问题,前瞻性、启发性成为语境,各大美院新增设了实验艺术专业,尝试将艺术进入跨界的学科。世界十大画廊已全数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国际最顶级的艺术家先后到中国举办个展,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赶上世界的潮流。

  进入本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进入公共领域:方力均为北京宋庄小堡广场设计地标,采用自然材料语言指向社会等级制度,首次将新媒介应用在公共艺术;隋建国《盲捏》系列,将存留生命痕迹的抽象雕塑,在国际文化中心纽约的中央公园展示;王艺社会雕塑《玩偶》陈列在北京重奢商区五棵松华熙Live,通俗的调侃却发人深省;陈乐的《戈壁天堂》通过版权购买重新演译美国大地艺术《火人节》,令内蒙沙漠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艺术家们尝试用各种新观念新媒介形式突破传统公共艺术的固有习惯。

  至今新观念新媒介形式已是应有尽有:蔡国强焰火艺术《天梯》在出身地福建惠屿岛上空绽放,个人情怀折射人类共同的乡愁情结,视频在海外疯传;徐冰实验影像《蜻蜓之眼》公共监控视频镜头重组故事,以原创的形式颠覆了影视创作的“秩序”;区志航行为艺术《那一刻》在事件发生地,裸体俯卧撑,自媒体捆绑文本传播,引发公众对问题的关注;曹斐“影像+现成品装置”《11.11》揭示自媒体信息便捷与物流人力劳动的矛盾。这些新观念新媒介作品获得国际奖项和好评。

  当代艺术新观念新媒介形式探索远不止上述的案例,《2018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单一年就记录了近四千个当代艺术展览、14000位艺术家作品参展和艺术活动。作品有“传统再造、当代与传统黑魔法、当代现实主义、摄影和影像、网红展、新景观、女性艺术、行为艺术、艺术与科技、艺术乡建、中转站、艺术档案”等多种新媒介的学术分类,从数据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势头,从形式多样的新观念新媒介作品中,了解到当代艺术从业队伍不断地壮大,更清晰看到部分艺术家已将新观念新媒介运用到社会各个公共层面,他们将是推动中国艺术生态良性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当代艺术尽管已具备国际职业表达的能力和水准,但应正视大多作品只停留在美术馆展示的学术探讨,少见呈现在公共空间出类拔萃的案例。成功艺术家的社会身份,大多有体制的背景保障,良好学术平台和足够经济支持,令他们保持知识份子的文化独立,心无旁骛专注创作,可是众多在艺术村没有体制背景的北漂艺术家,进行新观念新媒介创作,生活的重压又缺失市场的支持,不少人难以坚守这份批判的热情,有幸看到部分艺术家兼顾美术教育、装修、广告、设计等业务,坚持新观念新媒介创作实属可贵,目前中国“新公共艺术”应用比起新媒体探索相对滞后,未能形成两者之间互补的艺术产业。

  被戏称“大裤衩”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小蛮腰”的广州电视塔均是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鸟巢”则是由艺术家团队创意,工程公司仅作为团队成员和技术支持才有这样好的作品,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原因是中国建筑设计专业少有当代艺术的学科,而艺术学院却不懂建筑专业。目前城市地标大多是文革前的纪念雕塑,新近建立的宁夏《黄河女儿》和橘子洲像也是84年和09年创作,依旧是传统雕塑造型的窠臼。不少城市公共艺术既沒创意又缺形式,“新公共艺术”的装置和雕塑只有在美术馆和商业广场偶尔见到,少有城市公共广场的应用。

  各地区成熟的农产品“节”大可利用人流经济的“大地艺术”,目前少见较大成功的案例,社区艺术仅见几大城市偶尔有艺术节活动,但大多均以传统艺术和其他文娱活动项目作为主打,少见到新观念新媒介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家IP,还在广州举行的《首届沙面艺术节》,是以美国艺术家乔伊·布朗为主打,中国高端商品缺失国际级的奢侈品牌,也没有一个国际级的流行文化人物,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席位,更稀有公众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在商业应用,究其原因: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存有精英主义思想和历来文人轻商的心态。

  绘画宣传功能早被覆盖优势的影视传媒所取代,体制改革后企业不再承担宣传的任务,电脑科技使图象生产便宜和便捷,曾经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绘画,逐渐弱化成小众自娱的爱好,画家中只有极少数能通过市场销售而成为职业,上世纪末开始,各专业院校大规模急剧“扩招”,这近十年,先后有大批美术学子毕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了过剩的供求,仅有绘画专业的文凭,缺失其它专业的补充,难以找到对口的单位,艺术反成了误人子弟的专业。

  新观念新媒介学术研究最终要落地才能彰显其意义和价值,查阅近年来“新公共艺术”在商业的案例:艺术家在国际学术展获奖扬名后,策展人利用其作品特长和IP价值策划商业项目,对接需要新生代流量的商业机构和奢侈品牌,对项目的赞助与购买;因而,艺术家的作品IP知名度和策划方案能否感动出资方是成功的关键。最近有幸看到:这种模式已经出现在少有行政干扰的商业领域,这些以植物性材料、纸品综合材料的大型装置和新潮雕塑、数字媒体、声光艺术出现在北京、上海、成都、济南等轻重奢商场,成为吸引人流网红打卡的热点,这将成为中国“新公共艺术”发端的前奏。

  当代艺术是广义的“新公共艺术”,艺术导入社会应用令其良性发展,成为设计、时尚、信息行业乃至三大产业的文创生产力。艺术教育应超越学院主义和精英主义新媒介探索阶段,主动走出校园,离开工作室的象牙塔和乌托邦的艺术区,面对现实步入社会寻找具有商业价值的落地项目,“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摆脱盲目的“为谁计划”,明确自身艺术道路发展的方向,在人才供求失衡的社会上杀出一条血路,这个关乎自身生存的问题,应引起准艺术家们再三思考!如何使当代艺术探索有意义、计划有目标、知识有价值,教育有善果,学子们毕业有更多服务社会的出路,这是公共管理部门,高等教育系统及艺术业界应该解决的社会问题!

  互联网时代,成熟的国际资本令金融市场高度社会化,公众成为艺术服务的主体,大都市需要艺术提升文化地位,商业城镇需要艺术引来外资,“非遗”区域需要艺术促进旅游,上市企业需要艺术争取股民,商业品牌需要艺术招睐促销,高端产品需要艺术附加价值,就连边远的山村乡镇也需要艺术引入人流。社会需求的多元,促使艺术形式的多样,当代艺术延伸跨越地域,民族、学科、专业的界域,艺术家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业界有更广阔的市场。

  当代艺术涵盖当下所有艺术和艺术活动:它不是任何艺术形式的标签,艺术不应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单一标准,武断作品的价值取向,而以促进当下社会进步和公共需求作为价值的评判,油国版雕和新媒介艺术语言均可平等对社会问题发声,百家争鸣以各自造诣赢得分众的目标市场,从公众需要艺术,到艺术急需争取公众的支持和消费。因而,中国当代艺术应尽快回归到社会启迪和公共应用,潜移默化的推动社会体制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就是当代艺术回归公共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当代艺术的历史逻辑》下文是基于西方艺术上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历史疏理,但几乎可查阅的资料都是特定时期的文本和图片对历史碎片的纪录:正如照片不是真人,地图不是大地,文献记录大多不可能亲历见证,但处身同一时代的感同身受,透过文献史料的疏理,穿越文字的障碍,还原接近历史的真相,归纳合史实、合情理、合逻辑的证据emc易倍体育链,论证“艺术达到推动社会进步,公众成为服务主体和消费对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艺术当代性”结论!

  本雅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预言:“机械复制时代将解构艺术的灵晕”,互相网时代将进一步解构当代艺术与公众隔离的鸿沟,在当下万物互联的资讯,视觉文化纳入了大数据,公众均可利用艺术专业网站了解世界文化最前沿,自媒体随时掌握当代艺术的动态,流行文化使商品市场快速更生,生活美学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文化彻底的物化和产物彻底的人性化,促使当代艺术价值取朝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