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下午两点,“建构理性之维--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5层会议室进行。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贾方舟、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研究学者舒可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教授王春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王小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与会专家就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处境,中国抽象艺术与现代性,中国抽象艺术的特点三个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王端廷主持,他首先就本次展览的背景、筹备情况、策展委员会制度、艺术家内部研讨会等问题做了充分的介绍。

  贾方舟回顾了早期抽象艺术在中国所遭遇的坎坷经历,在80年代早期,抽象艺术受到了当时美协主席和权威美术杂志的批判。抽象艺术在它的初期,一直是以一种官方艺术对抗的姿态出现的。

  王小箭谈到了抽象艺术的产生是西方理性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尽管抽象艺术在西方已经过时,但在全球各地方仍然存在着滞后的现代性问题,对抽象艺术本体的研究仍然是重要的。他坦言用语言描述纯视觉作品非常困难,他想到了用“视觉值”这个词来描述抽象艺术。

  殷双喜对于本次抽象艺术展览提出了五个问题三个观点,其中他指出一些抽象艺术家为了和观者搭建理解的桥梁在题目上用了很多抒情性的名称,实质是为观者人为的造成了理解障碍。另外他还指出现在的抽象艺术是把各种各样的观念,哲学、艺术、人生、物理、运动、材料都拉入进来,这也造成了对抽象艺术理论上难以阐述的问题。

  鲁虹也谈到了目前抽象艺术存在着各种玄而又玄的解释,他认为应该认真研究西方抽象艺术本体问题,他列举了西方理论家伊顿的例子。同时他认为在中国存在意象化抽象和符号抽象化倾向,中国抽象艺术最后应该和本土文化结合走出新的路子。他提出抽象艺术的创作和批评都应该更加专业化。

  丁宁强调了抽象艺术在个人的技术上、记忆上、包括材料利用上,要能够做到无可替代的程度,他特别列举了蒙德里安抽象绘画的精妙之处。另外他提到抽象艺术和音乐在记忆性上有一定关联,抽象艺术的个性和民族性以及地域性之间也有着联系。他特别提到了西班牙塔皮埃斯创作中的色彩是和加泰罗尼亚的土地色彩紧密相关的。

  舒可文认为谈论一种艺术形式虽然是在形式内部讨论问题,但问题来源并不在形式内部,而是来源于文化问题。跟权威、跟民族、跟自由等等所有文化问题相关。今天讨论抽象艺术,在文化的针对性上始终没有太清晰。

  彭锋对于本次抽象展提出了几个疑问,一是关于群展的概念,中国的抽象艺术创作是不是有群体性。二是抽象艺术是不是有地域性和时代性,三是抽象艺术和传统是否存在关系。他提出不要认为抽象在艺术上特别理性就走到科学里面,科学的标准跟艺术标准完全不同。

  emc易倍体育

  王春辰认为抽象艺术做为一个错位的艺术媒介和形式放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给它一个合法性。抽象艺术的表达跟个性有关,跟人的精神信仰,跟独立人格精神性有关。他坦言展览的作品有些过于抒情化,技术手法单一,缺乏力量。他用了“抽象意志”这个词来代表抽象艺术的价值所在,他认为中国人应该追求艺术独立性的意志。这些背后的诉求是我们社会的民主化、多样化、人性的价值。

  盛葳认为今天中国的抽象艺术如果要发展,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需要聚焦于当代性,也就是同时代性。艺术家如果没有解决当代性的问题,抽象艺术只不过是旧精神的新外衣。他特别提到了艺术家创作过程本身的价值,如艺术家谭平创作中对于时间和规则的限定,孟禄丁作品中机器与人的相互参与。

  谭平最后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今天的讨论非常好,他回顾了本次展览充分的尊重艺术家本人的见解,海选出16位艺术家最后汇集起来就能够看到中国抽象艺术的一个整体面貌。他认为中国有着艺术实验的巨大空间,抽象艺术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接纳。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会沿着这个路再往下做,也会提出新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