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全国迎来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国家大剧院在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共准备了10台共计19场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将会有超过三万人走进国家大剧院。

  吴小莉:在过去的15年,大剧院除了引入经典剧作,还有大概100部原创剧作。原创剧作对于大剧院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它又带来了什么?

  王宁:大剧院在建立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基本定位——既是一个国家表演艺术平台,也是一个原创艺术平台。我们不仅出租剧场,更是一个艺术机构。

  现在,我们每一年都要有一些原创剧目,除了体现我们文化自信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它要接地气,它要能够深入更多的中国观众内心。最近我们刚刚创作了一个当代题材的剧目,唯美性很强,也深受大家喜爱,就是《山海情》,这是讲扶贫的一个题材。题材很现代,场场爆满。我们这些原创剧目,将会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

  emc易倍体育

  吴小莉:您常常说艺术的边界应该要被打破,您觉得未来怎么样打破所有的艺术边界?

  王宁:文化平台是没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为所有的文化提供展示平台。我们大剧院的总部,这么多年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注重传统经典剧目,起到传承和弘扬的目的。未来,我们要建立一院三址了,我们的空间更大了,文化形式上就可以不断扩展了。

  王宁:在通州大运河旁边地方建北京艺术中心,有一个历史的厚重感。通州大运河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把中国南方的一些物资、粮食运过来。所以我们在这建设北京副中心以后,北京艺术中心就好像文化粮仓的感觉。

  因为这个地方我们更要突出它的现代感,除了建筑的现代感,还要有艺术表现力的现代感,所以我们要把一些现代艺术形式的剧目放在这儿来演出,比如说沉浸式歌剧、音乐剧等等。预计今年的10月份,我们正式要运营,希望到时候给大家一个惊喜。

  王宁:另外,对于台湖剧场,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让广大的群众了解艺术,不能光了解到台面上的,也要让他了解后台,所以台湖剧场还有这样的作用。再过两个月,等到5月18号世界博物馆日的时候,我们要正式要揭牌,变成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把舞美艺术作为博物馆,大概现在在全球都很少看到。

  王宁:这就是我们的舞美车间(上图),以后观众也可以来参观的。这个舞美车间里边工种很多,木工、钳工、绘制工,都在。舞台美术是一个经典艺术作品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这个博物馆,就是既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一些藏品,也要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生产过程。

  截至2023年五一假期前,国家大剧院已经举办了179场线上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积超47.55亿次。

  吴小莉:疫情刚开始没多久,2020年4月11号,国家大剧院就展开了公益线上演出。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做线上演出?克服了多少困难?

  王宁: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想,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就制作了11部小型节目推出到线上,主要是要提振大家的信心。一直走到今天,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双演”模式之一。但是对于大剧院来说,要从线下变成线上,其实增加了很多投入,需要更多学习。因为我们大剧院常年做线下演出,过去会录制留做资料,但从来没有想到要播出。这次疫情,我们一定要播出,这就需要演员导演、摄像、美工各方面配合。演员表演也要更加精细,我们要高清地把它呈现到屏幕上,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观众都看得很细。所以每次我们在做线上节目的时候,不管哪个演出团体,他们都很紧张,都是要精精细细的。

  王宁:不会互相挤压,它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这也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得出的成果。这三年当中,从开始我们线上演出,就看到很多观众提到“我一定要到现场去感受”,线上演出其实是对培养观众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应该说,随着这么多年国家发展,文化也不断繁荣,喜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家的整个艺术素养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所以我们首先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艺术,这然后慢慢热爱艺术、走进艺术,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发挥大剧院的公益职能。

  现在看,我们这个成果还是很显著的。走入剧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观众年龄比例最高的是20岁到40岁。其实对我们、对世界上其它大剧院来说,艺术的普及教育都是作为剧院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疫情前,很多艺术家到我们国家大剧院来演出完,当他谢幕的时候,一看我们底下全是年轻的观众,他们心情都非常激动。

  有一个世界特别著名的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先生,他演出完了就到后台就跟我说:最令我感动的,是当我回头一看,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我们古典音乐,这是让我非常激动的。他说:我觉得有一些国家在观众培养上,应该向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