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甄选的这十部艺术电影,有纪录片、传记片、文艺片。相信总有一部能为你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们致敬。祝大家都能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温馨时光。

  萨贺芬(Séraphine)是一位生活拮据的清洁妇,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法国小镇Arsy。在她枯燥的生活里,画画,可能是她唯一的乐趣。

  她在厨房里用罐子装宰杀动物时流下来的血,她偷偷去教堂偷取蜡油,去草地上拔最鲜绿的嫩草,攒钱买颜料。她的女主人并不在意她的画作,但收藏家威廉伍德会,并承诺为她举办一次个人画展。

  但是,一战爆发了,又接连经济大萧条……她的画作无人问津。这种巨大的落差,彻底把萨贺芬逼疯,她住进了精神病院,遗忘了一切,再也没有拿起过手中的画笔,最终在疗养院里过世。

  1945年,威廉在巴黎为她举办了个人画展。在去世三年后,萨贺芬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当我非常悲伤时,我就到野外,我会摸摸树,跟花、虫、鸟说说话,然后,心情就会变好。

  这是关于一个犹太家庭,为寻回二战时期被纳粹掠夺的传家宝——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名画《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的故事。

  阿黛尔是影片主角玛利亚·阿希曼(Maria Altman)的姨母。画作中那条昂贵的钻石项链,在之后更是送给玛利亚作为结婚礼物。

  然而随着结婚教堂的钟声,伴着的是德国纳粹吞并奥地利,这幅画作被纳粹士兵抢走,后来为忽略画作与犹太人的关联,改名为《Woman in Gold》。家族成员从此四散分离,玛利亚终生未再见过自己的父母。

  60年风雨过后,玛利亚已不愿再想起往事。直到她发现了姨夫斐迪南的遗嘱,姨夫将五幅艺术品留给家族的孩子们,而玛利亚是当时唯一还健在的家族继承人。82岁的她开始为家族遗产奔波。

  直到2004年,法院终于做出了“五幅画作应悉数归还”的裁决。在克里姆特的画作被纳粹夺走68年后,终于回到了这个犹太家庭的手上。据估计,超过十万件被纳粹夺走的艺术品,还仍未归还给它们的合法所有人。

  艺术与金钱是什么关系?许多人都有着同样的疑问。这部电影中的受访者,却都狡猾地回避了这个实质性问题。

  镜头对准了艺术世界的各路人士,包括杰夫·昆斯(Jeff Koons)、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在内的一系列知名艺术家,并引入了一众活跃于现今国际艺术市场的收藏家、经销商、知名拍卖师参与拍摄。

  影片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时代和当下的价值观,艺术市场的热门事件,变幻莫测的艺术品价格。

  40多年来,埃姆斯(Eames)工作室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意奇想的角落之一。这里,家具、玩具、建筑、陈列、摄影以及电影都是有关联的。有评论家说,他们的职业生涯界定了设计师的涵义。

  她是不怎么画画的画家,他是中途辍学且没有执照的建筑师。两人合体成为现代家居设计界的标杆。影片沿着时间的脚步,将埃姆斯夫妇对生活的欢脱与热情,传递给观众。

  他们向冷战时期的苏联民众“兜售政治审查润色过的美国”影像;他们为IBM公司解决公众对电脑的接受度问题;他们设计的“埃姆斯椅”历经半个多世纪仍是当代设计师们借鉴的经典。直至今日,他们的作品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他是伟大的画家,也是出了名的偏执怪人。他曾经因创作手法过于先锋而备受诋毁,即使临死前都挣扎着爬起床临摹一具女尸。

  尽管是用现代的拍摄手法,但导演用巧妙的摄影方法,将透纳的油画作品,接近真实地还原在荧屏上,就像一幅透纳的画作,它冷静克制的如同一幅抽象的风景画,精致内敛。

  影片没有表现透纳对他的作品是否有感情。观众能感受到的只是,绘画给了透纳另一个表达的渠道。他总是口齿不清,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线岁。

  透纳的遗作放在美术馆地下室常年没人管,直到印象派兴起,他才像先知般被重视起来。1984年开始,泰特美术馆(TATE)以透纳的名字来命名一年一度的艺术奖项The Turner Prize,这大概是对透纳的现代性的赞美和追认。

  天赋对有些人来说是馈赠,对有些人来说则是诅咒。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自幼显出过人的钢琴天赋。但在父亲的严厉管教影下,戴维成长为一个孤御脆弱的孩子,神经质又极度敏感。

  最终,父子关系走向决裂。戴维独自离家。为了练好父亲希望他弹成的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即“拉三”),他苦练几近疯魔……

  片中,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戴维,在终于成功完成“拉三”演出的那一刻,晕倒崩溃,一代钢琴之星就此消失在舞台,在精神疗养院住了十年之久。现实生活里的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只有在钢琴面前,才变得神采飞扬。

  好在有爱人和朋友的帮助,年近四旬的他重返了舞台,在世界各地巡演,大受喝彩。他的事迹也被改编成了这部电影《闪亮的风采》。

  影片的开场画面就是一片克莱因蓝的房子,还有墨西哥特有的葛红色,伴随着弗拉明戈的音乐。弗里达从18岁那年经历了重创,到对绘画激起的不可思议的兴趣,电影用着戏剧性的自述方式,记录了这位墨西哥女艺术家传奇的一生。

  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但她依然成绩斐然。她的智慧和幽默就在眼睛里,目光锐利,让人觉得无从掩饰。在法国,毕加索宴请她,她还登上法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在美国,人们爱她的作品,也爱她的美貌。在她的家乡墨西哥,许多重要人物都喜欢她。

  她几乎用绘画诠释了她可悲又愤怒的一生。无论是被钢丝石膏支撑着的奄奄一息的病体、被谋杀的女人、与死神为伴的冷酷,还是家族的血缘传承、“生”在“死”中诞生、血脉相通的爱情……

  emc易倍体育

  弗里达平生只在墨西哥开过一次画展,由家人为鼓励几次欲自杀的她走出阴霾而举办,那是1953年的春天。同年七月,她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据称死因是血栓塞,也有谣传说,她是自杀。

  弗里达死后,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才意识到她的爱有多么强大,弗里达的葬礼那一天,据朋友的形容,他“像被切割成两半的灵魂”。三年之后,他便随弗里达而去。

  她的画犀利又温煦,坚硬如钢铁,柔美如蝶翼,讨喜如微笑残忍如人生的苦楚。我不相信以前有女性,以这么痛苦的诗篇入画。

  《方形》从一位当代美术馆策展人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构建一连串无所遁形的窘局。

  影片开头,美术馆策展人策划了名为“方形”的装置作品展,旨在唤醒人们内心的责任感和利他主义。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展览的意义却由于各方诉求而变得模糊。

  《方形》用整部电影去讽刺中产阶级空虚生活的内在,让不少观众感到不舒服。但在大多问题上,导演并不呈现明确的批判或是讽刺立场,而是选择代表性的现实拍摄为影片的素材,从而让观众自己选择立场。

  就各方面而言,直到薇薇安·梅尔(Vivian Maier)于2009年去世,她都是一位谦逊低调的保姆。一生都在芝加哥和纽约市照料着各个家庭。

  她去世后,留下10万多张芝加哥街景和街头人像底片,2007年才被约翰·马卢夫(John Maloof)偶然发现。这些珍贵的图片问世后迅速引起轰动,她的作品登上美国以至意大利、阿根廷和英国等地的报纸。

  2010年,薇薇安的作品开始在芝加哥进行展出,成为摄影圈中热议的人物,并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薇薇安·迈尔在生前什么都没说,她把名字写在水上,她把面目隐藏在镜头后面,险些被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抹去了无痕迹,我们也只能从一幅幅影像中一探究竟。

  用14年拍摄草间弥生(Yayoi Kusama),通过艺术家访谈、记录影像、艺术相关人士评论等追溯了她90岁的人生。

  从1977年开始,她就住在东京的精神病院里。她每天画10个小时,不知疲倦地画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波点。

  从10岁开始,她就因精神分裂症而痛苦。草间的南瓜作品,也是她的幻觉之一。影片对艺术家的精神状况进行了全面审视,包括了她1973年令人不寒而栗的《曼哈顿自杀狂诗》(Manhattan Suicide Addict Poem)以及她在纽约公寓的坠楼事件。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还着重介绍了草间弥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从她创作的青铜裸体雕像、196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呈现的《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中的镜像球,在纽约中央公园画裸体,再到她用著名的无限镜屋转变了艺术的概念。

  尽管处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领域,她却以亚洲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自成一格,用无尽的创意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滋养着她的创作。

  2016年她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 100 人”之一。草间弥生刚到美国时,75美元贱卖的那幅画,多年后被拍出75万的高价。

  在茫茫人海中,我努力熬过了这漫长的一生,有多少次我想以刀抹颈奔赴死亡?但我整理思绪重新站立,我希望生活有灿烂阳光,我想永远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