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27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常州调研。期间,信书记来到新四军廉洁思想教育馆,听取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介绍,参观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他说,铁的纪律是凝聚党心民心军心的坚强力量,是新四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新四军廉洁思想教育馆位于溧阳市西北部的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内,建成开放之初便得到了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同志批示肯定,同年7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馆以新四军廉洁故事、语录、诗词为主线,通过两次改造升级,现有语录、故事和影视等三大功能展厅。有水西村革命老区家喻户晓的陈老总请地方士绅吃“蚕豆子滚豆腐”,有“老红军犯了罪也要严惩”,还有“陈毅粟裕路宿草堆旁”等生动情节,充分展示了新四军严于律己的风范、守纪如铁的作风、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亲民爱民的情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依托纪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这一重大历史史实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79年,于1984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

  1939年8月,经中央和批准,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成立江南指挥部。随后,第1、第2支队领导成员整合,于11月7日在水西村公开宣布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水西村成为茅山乃至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和指挥中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进一步贯彻执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日伪顽夹击、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江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相继取得贺甲、水西、赤山和西塔山、郭村等一系列反“扫荡”、反“摩擦”战斗的胜利,巩固、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emc易倍体育

  与此同时,分兵北上和东进,派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渡过长江,到扬(州)泰(州)地区和扬(州)仪(征)六(合)天(长)地 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形成了跨长江两岸、随时可以发展的有利态势;挺纵第二团(即原江抗二团)东进苏南东路地区,配合谭震林部控制了苏常太、澄锡虞、嘉定等地区的点。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大力开展工作,独立自主地加强党和政权建设,使之成为苏南抗日斗争的坚强后盾。坚决而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创建和发展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并打开了苏中抗战的新局面。在艰苦复杂的游击战争环境中,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坚持一边打仗,一边建军,独立自主地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从事党、政、军、群工作的优秀干部,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粟裕等革命前辈们在水西时期孕育创造了“理想信念坚定,人民利益至上,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奉献牺牲”的“水西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听党指挥、信念坚定,是“水西精神”之魂。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的将士们始终牢记这支队伍是中国领导和指挥的军队,始终以党的信仰为信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核心为核心,在日伪顽夹击,苏南抗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残酷的环境中,坚决拥护和服从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是“水西精神”之要。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初入苏南敌后时只有4000余人,武器奇缺,装备简陋。但他们发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了贺甲、水西、赤山、西塔山等反“扫荡”、反“摩擦”战斗的胜利,使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9年3月13日,周恩来在第二支队第2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追悼会致词中称:他“代表了一年来新四军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更代表了多年致死不息的革命者意志,不畏强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员的模范。”

  独立自主、积极作为,是“水西精神”之“钙”。陈毅、粟裕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独立自主地开辟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主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勇于担当起苏南抗战的历史重任,先后组建了“挺进纵队”“苏皖支队”、新三团和新四团等抗日队伍。这些部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游击队伍成长为主力兵团,在解放战争中编入人民的战斗序列。陈毅、粟裕根据党中央的统战工作方针,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策略,与鲁苏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建立统战关系,当军队向新四军大举进攻前夕,陈毅、粟裕得以率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渡江北上,与兄弟部队一起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光荣使命。

  军民一家、共同抗日,是“水西精神”之本。陈毅曾深情地说:“人民乃本军之父母,本军乃人民之卫士。故本军虽临万难,信心坚定,始终如一。”在抗日烽火的艰难岁月,新四军将士牢记报国为民的宗旨,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并从扫地、挑水、帮助农民栽种收割、为卧病在床的穷苦人医治等一件件小事做起,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许多群众为新四军站岗放哨、递送情报、筹粮支前、救护伤员,青年人踊跃参军抗日。水西保卫战打响后,村上的青壮年帮助运送弹药、送水送饭,支援新四军击退了进犯的日伪军。

  精诚合作、相得益彰,是“水西精神”之基。华东曾流行这样的话:“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是对陈毅、粟裕这对“黄金搭档”恰如其分的比喻和赞美,而他俩的联手合作就是从水西开始的。陈毅主抓全局,粟裕则主管作战和训练,两人相得益彰,各显其能。陈毅曾手书“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对联贴在粟裕宿舍,称赞他的敬业负责精神,提醒他劳逸结合,保重身体。陈毅、粟裕在“水西时期”的密切合作,营造了苏南抗日阵营的和谐关系,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局面,共同创造了苏南抗战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