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商、协会在内的各类民间社会组织,一般都打造有网站、微信公众号、APP、会刊等平台,用以发布自己的文章报道,由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撰稿和编发。这些平台也是社团对内部会员、同时也是向外界展示自己工作动态和成果的最重要、最主要、最基本的窗口。

  社会组织的会员少则数百名,多则上千名,会员不可能经常来秘书处了解工作情况,外界人士到访秘书处交流的机会也有限,大家想了解社团的运行情况,主要就是通过关注和阅读这些平台上发布的文章。换言之:这些宣传平台代表的是外界对你整个社团形象的印象。

  由于社会组织秘书处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一,员工流动也是一个普遍现象,造成工作接替延续后出现质量差别明显的情况很常见。我查阅过不同类型的许多社会组织的网站和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报道,对比发现,有些社团的文化工作做得很出色,宣发文章写得很不错,但有些社团的文章则有是为写而写,只要写完发布出去了就行、工作就完成了的感觉,逻辑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错字病句连篇,完全不理会文章质量。再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发现,注重文宣质量的社团,文章阅读量和社会群众关注度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可,社团也越来越具知名度;文章质量长期错误百出、把读者视同文盲对待的社团,阅读量逐渐降低,走向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

  比如,我曾观察发现一家号称有八百名会员的一线城市的异地商会,宣发文章质量堪忧,有时简直像是小学生在生硬组词和拼凑造句,文章阅读量逐渐下跌到长期维持在只有30、50的程度,并且难再回升。这侧面反映了社团负责人从领导班子到秘书处工作人员都不上心,也不认真把关,文宣工作做到连自己的会员都不看了,更别说外界人士关注。

  不是文字工作者,可能对此现象也不太在乎,闹笑话也没所谓,只要发出去了完成工作就行,根本不去想质量和单位形象之间的关系;又或者本身水平有限,可能也没认识到自己出错闹笑话。只有爱阅读、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才能体会文字语句出错的难堪滋味。作为一位从事过数年文字宣发工作的普通人,对民间社团——在这里主要是说说商会,如果不认真做好文字工作,不说大、深、远的方面,我觉得起码会带来如下一些负面的影响。

  网络平台发布的文章是公开的,并非内部私密的东西,社会上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得到。个人出错,内部看也就罢了,但是商会秘书处是代表单位向社会公众发文,错误百出就是丢单位的脸,同时也是丢单位负责人的脸,间接说明请来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低劣。

  发表的文章质量差,也许是从领导班子到工作人员都不重视文化建设,也许是工作人员水平有限,认为只要写了发布了就行,不认真也不负责修改、校对和审核把关,领导班子又不抓不管的话,于是一直如此写、如此发,大家都默认正常。长时间下去,稍微有点语文水平的会员或者社会人士,看的次数多了,不免会对这家商会从工作人员到领导班子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进行否定,进而不想再走近你这个商会,影响商会的外部形象和会员凝聚力。

  据了解,仅在一线城市的深圳,就有各类社会组织1万多家,按每家社会组织秘书处平均4位工作人员计算,从业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商协会有1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00名。这里不提其它类型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上其它企业、单位、个人的关注留意,仅说商会同行之间,多少都会暗中互相关注和学习。自己商会的工作人员文字水平有限,不代表其他商会的工作人员水平差,自己商会不重视文字质量,不代表其它商会也写和发通篇错误的文章。

  商会同行之间进行联系和互访交流,是一项常规会务。互相没有接触过的商会在正式拜访交流之前,肯定是通过搜索网站、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信息和工作动态来先进行了解,如果看到你的宣传平台一直发布病句连篇、不知所谓的文章,别人对你这家单位会是什么印象?那肯定是在心里对工作人员到领导班子都不认可,随之否定你这家商会的整体形象,认为不再值得学习和拜访交流,剩下的更大可能就是同行对你这家商会的藐视、看低的态度。哪怕你以往工作扎实,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名声和赞誉度,但如果不注重宣发文章的质量,在同行眼里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异地商会有一项重要功能是作为政企沟通的桥梁,发挥政企对接的纽带作用,常需要与商会注册成立的所在地以及家乡的党、政机关单位打交道,反映会员企业诉求、寻求有关部门支持协助解决会员企业困难,邀请有关领导出席商会活动,参加座谈交流,等等。商会开展的这些工作活动,尤其是有重要党、政领导出席的,通常也会进行宣传报道,这些领导同志大概率也会关注和阅读商会的报道情况。

  假设县委书记、县长出席参加了你商会举办的政企座谈活动,如果你写发出去的报道文章,文章句子都读不通顺,想表达的意思逻辑条理混乱,又还有错字,作为体制内的领导们,长年与规范严谨的公文打交道,日常批示指导的官方文件通常都是对文字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他们阅后会如何感受?商会企业家通常都有回乡投资办企、扶贫助困等回报家乡的大爱之举,他们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党、政领导们对会员企业家是敬重和给予好评肯定的。领导们平时多少也会关注商会的工作动态,但看了你发布的质量欠佳的报道文章,对会员企业家们的形象可能都会打折扣,心下可能会想:堂堂几百位企业家老板,应该人才大把才是,怎么请来的秘书处工作人员连个句子都写不通顺?

  商会会员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和财富多寡,大小都基本上是老板,他们在家乡通常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一家县级异地商会为例,他们是从全县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中走出来的商业精英,对家乡也少不了诸多反哺义举,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所以,作为对这群佼佼者组建成的商会团体,家乡人民多少也会给予关注了解,其途径就是通过查阅商会的宣传平台发布的文章。

  虽然会员企业家们是走出家乡打拼奋斗事业有成的佼佼者,但留在家乡的并非是几十万的老幼文盲,家乡还有众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士,甚至是在家务农的普通百姓,其中都不乏有知识、有才华、有见解的人。假设这些在家乡工作、生活的父老乡亲,阅读家乡精英组成的商会社团发布的宣传文章,语法、文法、基础常识错误一大堆,连个句子都不通顺,标点符号都用不对,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些精英们除了会赚钱外,却把家乡人民文化层面的建设脸面都丢没了。

  前面说过,各家商会都会开展回报家乡的行动,如投资办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就业岗位,还有诸如捐桥修路、扶贫助困、奖教助学等等更是普遍,其中既有以商会的集体名义进行的,也有会员企业家的个人行动。受益的父老乡亲中,不乏年轻后辈子弟,有些较为贫困的家庭子女可能从小就接受商会和会员的爱心资助,从小学开始持续到上大学的都有。

  商会和会员企业家们的爱心善举,在这些年轻学子们心中多少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社会榜样形象。作为对帮助自己的爱心人士和群体的感恩之情,他们可能也会留意和关注商会的动态,甚至会希望自己在离开校园后,能为商会和会员企业提供服务。对于“读书学习、做作业、考试”为生活主要内容的学生来说,喜欢挑错和发现问题是求知欲的一个表现,他们如果看到商会发布的文章尽是错误,可能会心下迷惑:商会和企业家旗下应该个个都是人才,为什么连一篇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写不好,还把这样的文章向社会公众发布?间接地,商会和企业家们“有为、有才、聪明、能干”的良好形象,在这些下一代的学子心中大打折扣,既要对帮助过自己的商会和企业家表示尊敬感恩,心下可能又免不了嘲笑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低下。

  回到前面我所说的曾观察过的一家宣称有八百家会员的商会社团,因为长期不注重公众号宣发文章的质量,后来阅读量难以超过50个,基本上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也是读者观众慢慢用脚投票的结果。800名会员,有数万家乡人在同城,即使抛开这数万名乡亲,若有一半会员点击阅读也有三、四百个阅读量。会员大小都是老板,是家乡出来的精英人物代表,作为这些优秀人物的宣传窗口,家乡父母官和乡亲都会极为关注才是,家乡党、政机关单位,从县区到乡镇村,假设一个机关部门有一个人关注阅读,都随便有几百个阅读量;再放大到家乡近百万人口,即使1万个乡亲里有1人关注阅读,也有上百阅读量。最终不超过50的可怜的阅读量数据,也可由此推断,不管其如何宣扬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成绩,但这800名会员的凝聚力的背后实际情形,可以打很大的问号。

  把文章阅读量做到如此低的商会,不管是横向、纵向对比社会组织,都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当然,造成宣发文章的人气低,各种综合原因很多,但如果秘书处工作人员不重视,商会领导和负责人班子不重视,长期编发病句连篇的文章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原因。

  所以,商会秘书处的同事们对于所有商会发布的文章,均应做到互相认真校对、修改、勘误,秘书长也应严格地进行审核、把关,至少做到语句通顺,逻辑、文意清晰,尽量少出错误。然而,所谓“文无第一”,商会会员行业众多,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也多,各人对文字的见解、理解和观点不一,发布的文章出现疏忽和差错在所难免,但只要工作人员接受会员和社会上广大人士的监督和批评指正,积极学习和掌握一定文字基础知识,认真做好撰写、编辑、审核、发布工作,努力把文宣工作做得更好,以让商会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和提升社会赞誉度。emc易倍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