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艺术巨匠徐悲鸿,将西方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广阔天地。他在绘画理论、实践和美术教育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系统梳理和认真总结。

  为传承文脉、弘扬经典,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范迪安、徐庆平担任总主编的《徐悲鸿全集》。这是海内外第一部徐悲鸿艺术全集,历时5年编纂完成。全集分为六卷,分别为油画、素描、中国画——人物·山水、中国画——动物·花卉、书法、著述。前五卷是作品辑录,入编作品以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以及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高等院校等公立机构所藏作品为主体,并甄选部分有价值的私人藏品。由于徐悲鸿存世作品中掺杂一些赝品,鉴别真伪殊为关键。编者在前期收集徐悲鸿作品的基础上,做了大量遴选、编辑工作,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作品逐一审鉴,力求准确呈现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奔马图》等一批代表作的艺术风采,全面展现其博采众长、中西合璧的艺术成就。

  徐悲鸿不仅是擅长素描、油画的书画大家,而且文史兼修,博学多才。他善于思辨,精于文字,长于诗歌,重视传播,其系统而兼具发展性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全集第六卷是著述卷。由于徐悲鸿撰写的文章种类多、数量大、散落各处,编者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全力收集发掘,在徐悲鸿研究专家王震主编的《徐悲鸿文集》基础上,新增《美术演讲》《艺术上的写实主义》等文章57篇、诗词34首。该卷总文字近70万字,按内容分为中国艺术、外国艺术、艺术纵横、艺术家评论、展演评论、时事评论、自传、游记、小说、诗词十大类,兼顾文类体裁和内容思想的丰富性。

  《徐悲鸿全集》是目前学术界首次全方位发掘、遴选、校勘徐悲鸿作品及其著述的文化项目。它的整理编撰不仅全面呈现徐悲鸿艺术生涯各个历史阶段的创作探索,而且深入挖掘其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力求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的统一。

  徐悲鸿的艺术与精神常读常新。他不仅是中国绘画改革和近代写实绘画奠基者,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他对作品创作的精益求精,对教育事业的忘我付出,对艺术人才的大力扶助,对学生、同事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在今天仍是一笔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对徐悲鸿艺术与精神作进一步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徐悲鸿艺术作为具体而鲜活的实例进行重新解读与传播,会给当代艺坛带来宝贵启迪。(邵晓峰)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emc易倍体育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